阅读历史 |

第191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外围接應,以應对最坏情况的发生。

前往颍川途中,谢乔还特意绕道颖水,去看了看端口附近的情况。

端口处依旧隐秘,有专人看守引渡。

源源不断的颖水流经此处,骤然消失的一部分河水通过空间隧洞,源源不断地注入长城外的大渠,以补充西凉的水源。

十日后,一支并不张扬的车队在颍川郡內弯弯绕绕地游荡,终于抵达了郡治阳翟。

谢乔刻意保持低调,车马从简,隨从不多。

然而,谢乔似乎低估了自己在颍川的知名度。

入城不久,她就敏锐地察觉到,路边行人、茶馆闲坐的士子,投来的目光中充满了探究、审视,甚至毫不掩饰的不屑与敌意。

仿佛她的到来,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被议论和警惕的事情。

谢府君大名,似已传遍阳翟大街小巷。车厢內,毛玠苦笑着对谢乔说道,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。

谢乔掀开车帘一角,看着外面繁华却暗藏汹涌的街道,嘴角微扬:意料之中。若是悄无声息,反倒不正常了。

接下来的几天,谢乔尝试以官方身份拜访当地几位德高望重的名士,结果无一例外地都吃了闭门羹。

要么是管家出来,以主人偶感风寒、闭门谢客等理由婉拒。

要么干脆就是家中子侄辈出面,敷衍几句,言语间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。

一层无形的壁垒,清晰地横亘在她与颍川士林之间。

毛玠打听到城东有一处颇有名气的学馆,馆主是小有名气的儒者。

谢乔便想着去碰碰运气,至少能感受一下当地的学术氛围。

谁知,在学馆门口,竟意外撞见了几张熟面孔。

那几位年轻士子,正是当初在梁国参与实习,但因为表现平平,最终未能获得正式官职的颍川籍学子。

大概是庶出子弟,因为嫡出自然有更好的门路。

此刻,他们正与几位同伴站在学馆外的树荫下高谈阔论,声音不大,但足够让经过的谢乔听清楚。

我观谢乔行事乖张,全无章法,梁国被她搞得乌烟瘴气。

没错,听闻她重用的,多是些言语粗鄙的武夫,或是钻营取巧的小吏,真正有学问的君子,反受排挤。

我等幸而早早离开,否则,与此等人物共事,岂非玷污了清名。

几人见到谢乔的车驾过来,先是一愣,隨即脸上露出混合着尴尬、轻蔑和一丝幸灾乐祸的神情,故意提高了音量,刻意说给她听。

谢乔面无表情地从他们身边走过。

回到临时的居所,气氛有些压抑。

毛玠突然回来,他利用自己在颍川人脉,旁敲侧击,打探到了惊人的消息。

谢府君,毛玠面色凝重地禀报道,我从一位故交那里得知,颍川几大士族,似乎正在酝酿一場针对您的雅集。

雅集?谢乔挑眉。

是,毛玠点头,名义上是品评人物,切磋学问,但据我所知,其真实目的,恐怕是想在公开場合,当众向府君发难,质询府君在梁国的种种施政,以及那些关于府君的流言。

鸿门宴么?谢乔淡淡一笑,地点定了吗?主家是谁?

据说是三日后,在城外荀氏的庄园。荀氏在颍川德高望重,影响力极大,尤其是荀爽先生,更是海内闻名的大儒。毛玠补充道,他们选择荀氏出面,料是想借助荀家的声望,给这場雅集增加分量。

话音刚落,门外亲卫通报:主公,门外有一位自称陈家子弟的年轻士子求见,说是奉长辈之命,特来邀请主公参加三日后的荀氏雅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